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標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為什么要發布這一標準,將解決哪些問題,對土壤修復行業有哪些影響?本版特采訪相關人士,以饗讀者。(中國環境報記者張春燕)
“污染地塊進行修復后,要特別重視風險管控,需要做好長期監測環節。一些修復項目在這些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在通往湖南的高鐵上,北京本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建均和同事探討項目時,談到了風險管控的重要性。
近日,新的土壤標準《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發布,在土壤修復行業中頗受關注。包括韓建均在內的多位土壤修復從業者表示,新標準就是及時雨,這將讓處于起步階段的土壤修復行業更加規范
一、為什么要發布新標準?
《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都要求風險管控、修復活動完成后,應當另行委托有關單位對風險管控效果、修復效果進行評估。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是地塊環境管理的重要環節,風險管控、修復活動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應該進行效果評估。”新標準的發布正是為了貫徹落實上述法律法規要求,完善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技術支撐體系,指導和規范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工作。
在國家層面上,原環境保護部發布《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對場地修復的監測與效果評估提出了一些要求。在地方層面,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浙江省、廣東省基于當地管理需要,發布了地方性的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隨著修復行業的發展,急需國家層面的修復效果評估標準。
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所長黃榮,長期從事土壤標準方面的研究工作。她表示,“此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污染地塊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分別是《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
其中,《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對場地修復的監測與效果評估提出了一些要求,但缺乏對修復效果評估系統性的規定,不足以支撐污染場地的修復效果評估工作。”黃榮解釋說,《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是污染地塊系列第五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用于建設用地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的評估,是指導第三方機構在土壤修復完成后,對修復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驗證和評估工作,并保證地塊風險達到相關規定做出的要求。
“新標準將與此前發布的4個標準一起,進一步促進和規范土壤修復這一新興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為我國污染地塊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黃榮說。
二、對土壤修復行業將有哪些影響
土壤修復項目完成的效果如何,需要予以正確評估。就好比學生進行考試,需要一個標準答案供老師打分一樣。
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指出:“標準定位為通過資料回顧與現場踏勘、布點采樣與實驗室檢測,綜合評估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是否達到規定要求或地塊風險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做完土壤修復的“考卷”后,能得多少分,按照標準進行“閱卷”就可知一二了。
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污染地塊修復產業發展迅速。黃榮援引了一組數據:“2010 年從事地塊調查與修復的企業不到 20 家,2013年達到370余家,2015年快速增加到1000余家。”同時,修復技術也從單一的阻隔、熱脫附發展到多種技術組合聯用。黃榮表示,新標準為污染地塊修復機構開展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將促進土壤修復市場的技術進步和發展。
“縱觀行業發展,業內普遍存在重修復輕效果評估和風險管控,項目驗收程序簡單且缺乏統一的評估技術體系等問題。”韓建均說。某些場地項目實施缺乏規范和過程監管,修復者投機取巧,很可能導致修復項目竣工驗收后污染再次爆發。
“對負責的場地施工團隊來說,即便項目驗收后,也要重視修復后的風險管控。” 韓建均舉例說,在湖南一個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修復項目中,某土壤修復團隊重點把控施工質量,尤其重視后期防控及定期監測。重要環節填埋場防滲層施工,從原料采購到施工的每一個步驟,項目要經過施工員、質量員及安全員自檢,項目技術負責人及項目負責人兩級現場監管審核,總工隨機抽查核驗等多重關卡把控。針對填埋場,設立上下游長期監測井監控,施工完成后前5年每季度檢測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情況,5年后每半年檢測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情況,并編制環境污染變化報告及管控措施。
“現在,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出臺后,行業有了科學統一的效果評估標準,將推進場地修復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韓建均表示。
三、新聞Q&A
為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專訪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
1. 問:設計標準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答:本標準制定過程中,調研國外發達國家相關技術內容,收集國內現有的相關技術規范及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案例,結合我國修復工程實施情況,構建我國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的工作程序,明確和細化效果評估的技術要點。
2. 問:新標準將解決哪些問題?
答:標準解決了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的工作程序、評估范圍與對象、布點采樣要求、檢測指標、評估標準值、達標判斷方法、后期風險管理等問題,將為開展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工作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