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呈現復蘇態勢、產業結構有所優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不斷進步、作風整頓建設穩步走深走實……近年來,陵水黎族自治縣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經濟社會多項事業上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同時,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堅持問題導向也是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以開展能力提升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陵水立足實際,積極查擺問題、挖掘潛能,在民生、產業、干部能力作風等方面加強統籌謀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讓民生更有“溫度”
7月1日,陵水光坡鎮坡尾“菜籃子”基地種植大棚里,水槽內的營養液不斷循環流動,一排排“水上漂”的菜苗長勢喜人。在無土栽培技術引領下,這片90畝的“撂荒地”搖身一變成了鄉村振興的“金土地”。
“夏季氣溫高,不利于葉菜生長,而無土栽培蔬菜不僅長得快、產量高,一年四季都能種。”光坡鎮黨委書記吳挺義告訴記者,基地自今年2月以來,產出蔬菜約30噸,主要有生菜、上海青等品種,全部銷往陵水“菜籃子”公司,為本地蔬菜的供給保障和菜價平穩可控貢獻力量。
這是陵水“菜籃子”工程的一個縮影。2021年“15+3”種基本蔬菜和其他蔬菜均價降幅居全省第一,全縣建成“菜籃子”基地8000多畝……陵水將“菜籃子”工程作為一項重要惠民工程抓實抓細,讓當地群眾感受到手中的“菜籃子”越拎越穩當。
在教育方面,2018年至2022年,約7000名孩子回到陵水讀書,教育“回流”現象讓人們看到,該縣正通過推進教育改革、建設教師隊伍、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布局等舉措不斷提升教育質量。陵水特殊教育學校也努力做實“勤勞、樸實”的特教印記,在一般性課程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個基地”“五個中心”“九個興趣課堂”等辦學特色,并在常規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培養孩子職業技能。
此外,陵水還以“健康陵水”建設為主線,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至2021年12月,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G遠程醫療設備整體使用累計2萬次,排名位居全省前三。
高質量發展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一件件民生“小事”才能匯聚發展“大事”。在取得喜人成效的同時,陵水正視問題,以更大力度補齊民生短板,并重新規劃教育、醫療、住房和公共文化保障,著眼長遠制定民生保障計劃。
面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突出,陵水著手全面排查摸清全縣29萬畝耕地,分別建立問題臺賬和整改臺賬,扎實推進1萬畝優質節水抗旱稻種植和8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對于污水治理,陵水排查出雨污混流、生活污水直排等問題102處,并制定治理方案。此外,陵水加強供水管網項目建設,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全縣已建成水廠12座,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66%。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守住綠水青山的同時,也要保住群眾的“錢袋子”。陵水黎安、新村兩大潟湖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如今水質總體為Ⅰ類、Ⅱ類,共完成生態修復8000余畝。在清除漁排、退塘還林還濕的同時,陵水多措并舉持續引導漁民轉產轉業,保障其生計。
促產業提質增效
近日,陵水正式啟動了“夏遇陵水,繽紛暑期”2022年促進旅游發展提振消費市場專項營銷活動,在推出20余場旅文活動和多重優惠之外,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實行專項扶持補貼激勵市場。
2021年,面對疫情沖擊及經濟下行壓力,陵水重點通過援企穩崗、刺激消費、加大營銷、推進融合等方式方法實現旅游產業復蘇振興,旅游總人數同比增長115.5%,旅游收入同比增長68.6%。
在陵水新村鎮新村港,海上的疍家民宿游客絡繹不絕,岸上的海南疍家博物館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獨具特色的疍家文化成為了文旅深度融合的一大亮點。作為全省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旅游業在陵水這片土地上具有頗多潛能。
走進陵水安馬洋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仿佛走進一片綠色的海洋。這是陵水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主戰場”之一。陵水積極打造南繁“種業硅谷 ”,在推進安馬洋配套服務區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推廣南繁CRO(合同研究組織)模式,讓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惠及當地百姓。目前南繁育種收入可達2億元。
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做好“加減法”是關鍵所在,要“減”的是房地產依賴,要“加”的是四大主導產業中的優勢。
疍家漁排、熱帶雨林、珍珠海岸、灣區旅游……在旅游業文章上,陵水將通過鋪設“疍家文化”“山海聯動”“灣區調整”三條軌線,打造新的旅游吸引物。在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文章上,陵水謀劃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打造一系列產業融合型美麗鄉村。
而對于尚未成熟但富有潛能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陵水加快布局,推進重點園區建設,依托園區資源優勢帶動發展。
提高招商引資能力和優化營商環境,才能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陵水直面當中的薄弱環節,聚焦新興產業培育,實行項目招商、落地、運營、服務全鏈條管理,并計劃形成“齊抓共管”的大招商格局。此外,在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中,陵水將全方位融入三亞經濟圈,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鍛造能力強作風
近年來,由于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和其他原因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成了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煩心事”“操心事”。
為此,陵水成立了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工作專班,下沉一線排查全縣現存歷史遺留問題,以上門服務、現場調研等方式,實地了解土地及房屋登記難題,認真梳理工作流程,研究工作措施。同時,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專窗,收集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線索,為幸福家園等30多個小區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證1100余件。
2022年,陵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和“能力提升建設年”活動,開展“新官理舊賬”專項行動,采取面上摸排、征集難題等方式,梳理歷史遺留問題123個,并運用臺賬式管理跟蹤落實,目前推動解決問題20個。
此外,陵水還緊盯群眾關心的養老社保、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等民生領域,多措并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聚焦房地產、宅基地報建、居民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陵水將制定一攬子計劃,并舉一反三,力爭以一個案例帶動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
一支能力強、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隊伍,是地方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陵水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通過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推動堵點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讓干部素質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陵水精準糾治作風頑疾,多管齊下推動作風整頓建設走深走實,讓“清廉陵水”護航高質量發展。近日,陵水紀委監委為9名受到失實檢舉控告的干部澄清正名,進一步激發全縣黨員干部放心大膽干事創業的熱情,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接下來,陵水將以“能力提升建設年”活動為載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更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提升干部能力作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