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記者從《關于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海南省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海南省臺辦聯合省委人才發展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林業局、人民銀行??谥行闹械?1家單位研究制定并出臺《關于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海南省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的出臺是為吸引更多臺資農林類企業來瓊創業,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15條具體舉措在融資、規劃用地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會上,中共海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皇甫艷麗介紹,出臺“農林15條措施”,是海南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率先與臺灣同胞分享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推進涉農惠臺政策貫徹落實,深化瓊臺農業交流合作,打造瓊臺農業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農林15條措施”的出臺充分結合了海南的實際,以及在瓊投資臺商的實際訴求。“農林15條措施”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立足解決臺胞臺企實際困難;二是深入落實“同等化待遇”;三是分享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農林15條措施”針對在瓊臺胞臺企在農業林業領域發展涉及的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內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值得一提的是,“農林15條措施”中,對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在海南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經營性活動,在建設農業設施、土地流轉和經營方面均給予用地保障。例如,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在從事種植的農用地范圍內可以建設為生產服務的簡易設施,辦理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手續即可,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同時,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可以在符合海南省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作價出資(入股)、聯營等方式取得土地,建設用于農產品加工、儲存、流通和銷售的加工廠、儲存倉庫、批發零售市場等,并鼓勵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
瓊臺農業合作將進一步促進發展
海南和臺灣是祖國兩大寶島,氣候條件相近,經濟互補性很強,1988年海南建省以來,越來越多的臺商來海南投資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據最新統計,目前在海南投資農業的臺資企業總計315家,其中水果、花卉、茶葉種植242家,水產品養殖42家,農產品加工15家,休閑農業、電商農業和其它涉農類企業16家,實際投入資金3.2億美元。具有制種育苗能力的臺資農場達到將近70個,引進80多類700多個臺灣農業新品種。如水果品種中的蓮霧、釋迦、“圣女”小番茄、芒果(臺農、金凰等)、鳳梨(17號、22號、金鉆等)、番石榴等,水產業有“澳洲龍蝦”“東星斑”“龍膽石斑”“中華錦繡龍蝦”、東風螺等幾十個新品種。瓊臺農業合作對促進海南現代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下,廣大臺商臺胞依然對海南自貿港建設表現出極大關注,近年來一批臺灣大企業大項目進駐海南。醫療健康、農產品深加工、游艇制造、現代漁業等多個重點項目先后落地。三年多來,海南全省新增臺資企業302家,實際利用臺資3.08億美元。瓊臺兩地貨物貿易往來保持持續增長勢頭,今年1月至5月瓊臺兩地貨物進出口總額10.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92%。
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既是海南自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瓊臺交流合作的難得機遇,“農林15條措施”的出臺,充分展示了海南在同臺灣同胞分享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紅利的決心,為促進瓊臺農業交流合作將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