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隍滉査苹?,熱氣蒸騰。位于海南省??谑行阌^石山鎮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園,游客卻仍舊絡繹不絕。
他們有的坐在涼亭里細細品味石斛茶,有的徜徉在綠樹掩映的石斛園,對著一株株宛若彩蝶起舞的石斛花拍個不停。旁邊60多歲的講解員洪尚科頭戴草帽、腰挎揚聲器正在耐心講解:“以前我們這里窮得叮當響,就是靠著這火山石上的石斛才過上了好日子……”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施茶村考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時,強調“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4年來,??谑形?、市政府和施茶村全體干部群眾一天也不松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鄉村振興為抓手,繼續加強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不僅因地制宜讓致富路越走越寬,還讓這里成了旅游熱門打卡地,打造出鄉村振興的“施茶樣板”。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一行走進施茶村的石斛園,傾聽村民和返鄉大學生講述村莊“點石成金”的故事,探尋這個火山古村蝶變的密碼。
1、茶村曾經什么樣?
在火山石斛園入口處的施茶村村志館,有一組村莊今昔對比的照片無聲地講述著這個村莊的前世今生。
在一張標注時間是1995年的照片上,兩位村民走在火山石鋪砌的坑坑洼洼的窄小村道上,兩邊是火山石堆砌而成的低矮瓦房。
老村民洪尚科指著這張照片說:“村里以前到處都是黑乎乎的火山石,大家蓋房子、鋪路都是就地取材??墒且谶@遍地石頭中刨出泥土種東西就太難了!村民們只能揀出石頭,層層疊疊壘起來,真的是‘開出巴掌地,壘石一座山’。清理出來的地方也就只能種木薯這樣的耐旱作物,想填飽肚子都難。”
施茶村地處火山熔巖地區,土層稀薄,到處都是火山巖漿凝固而成的黑色石頭。這樣的地質,不僅存不住水,更難于耕種。施茶村的面積雖然有兩萬多畝,但可用于耕種的土地卻幾乎沒有。自然條件的惡劣導致施茶村發展傳統農業很難,村民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要靠外出打工才能維持生計。周邊地區一直都說“有女不嫁羊山”,害怕女兒嫁到貧瘠的羊山地區施茶村吃苦受累,村里的姑娘也都爭相往外嫁。
洪尚科說,在通自來水之前,村民用水很困難,祖祖輩輩用大缸接雨水解決生活用水,缸在當時也就成了村民財富的象征。“不嫁金,不嫁銀,檐下缸多就成親”的俗語在當地廣為流傳。
村民王永仕說:“我們村的井有90多米深,我十歲開始每天要挑10擔水,兄弟姐妹幾個每天共用一盆水洗澡,不是坐在盆里洗哦,是拿個臉盆裝水,用毛巾擦擦而已,大家洗完,剩下的水還要喂牛。”
1988年出生的村民王呂州告訴調研組,在他兒時的記憶里,父母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去挑水,把家里的水缸都裝滿后,凌晨五點左右出門干農活。“那時每天都是吃地瓜飯、木薯飯,只有逢年過節才有一點肉吃,自己上山摘的野果就是唯一的零食。”
資料顯示,2013年,施茶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600元。為了改變農業不發達、經濟困窘的處境,村兩委班子積極探索施茶村產業發展方向,種蘑菇、種荔枝、養鴿子……村干部帶領大家嘗試了不少產業,但是效益都不理想,有的不適合火山地貌種植,有的種出來了打不開銷路。如何才能找到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振興之路,施茶村陷入了長久的摸索。
2、如何在火山石困境中突圍?
改變始于2013年底,當時施茶村“兩委”班子去??谑旋埲A區新坡鎮斌騰村考察,發現斌騰村的火山石荒地和院墻上,都種著金釵石斛。“我們村和它地貌相同,自然條件也接近,他們能種,我們應該也能種!”施茶村由此開始探索發展石斛種植。
回到村里,“兩委”班子立馬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向大家介紹石斛的功效和收益。面對這一沒聽說過的新鮮事物,加上之前多次產業發展失敗的教訓,很多村民心里對種植石斛很是猶豫。
“石頭上能種東西?一斤還能賣至少200塊錢?村民們不相信,而且還擔心土地入股了會有糾紛。”王呂州說。
村黨支部書記洪義乾決定拿自己“打樣”。他拉著親戚們入股,3畝、5畝、10畝……退休前在??谑袌@林局工作的洪尚科,覺得村里這次的發展“有戲”,也拿出自家的5畝荒地入股。就這樣東拼西湊,2015年施茶村“拼”出了一塊200畝的石頭地種石斛,而且建石斛園的過程中不砍一棵樹,讓其為石斛遮陰。
“實踐證明,村兩委班子這次的探索對了!”洪尚科說,因模仿純野生種植,加上火山石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檢測顯示施茶村種出的石斛品質要優于其他地區,大受市場歡迎。第一年,??谑┎枋N植專業合作社就收入數十萬元。
看到石斛真的賣出了好價錢,隨即就有41戶村民跟上來入了股,一條“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火山石斛種植模式很快在施茶村推廣開來。公司以技術和資金入股,負責技術的研發和指導,農戶以撂荒難以開發的石頭地入股,盈利分成,村民還可以在基地提供的固定崗位和臨時用工崗位上打工,實現了不少村民年底有分紅,月月有工資。
當調研組沿著石板路,踩著透過繁茂枝葉灑下的斑駁光影走進石斛園時,只聽四周傳來“梆、梆”的敲擊聲。循聲望去,原來是村民們正用榔頭和夾片把一株株翠綠的石斛苗固定在火山石上。
正在干活的村民陳愛娟抬起頭,靦腆地笑著說:“我現在在石斛園打工,一天掙120元,比外出打工強,因為可以照顧家里老人和小孩,家里的農活也不耽誤。”
洪尚科也給記者算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收入:土地入股一畝地可分紅1500元,5畝地就是7500元,在園區當講解員一個月3000元,每個月自己還有退休金。
如今施茶村的石斛基地已由最初的200畝,擴大到近千畝,品種也從一兩個發展到60多個。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石堆,成了讓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3、產業發展之路怎樣越走越寬?
在施茶村石斛產業園游客接待大廳,石斛研粉、石斛鮮條、石斛酒、石斛化妝品……品類多樣的火山石斛加工產品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了解。
“如果你以為我們村現在還只是停留在傳統的石斛種植,那就錯了!現在是形成了石斛全產業鏈!”王呂州拿起一盒石斛面膜自豪地介紹起來。
2018年以來,施茶村引入勝嶸石斛育苗基地等高新技術企業后,使火山石斛形成了組培、育苗、種植、深加工、銷售、科研的全產業鏈,產業優勢更加凸顯。
與此同時,施茶村立足火山風情小鎮和農業生產特點等基礎條件,以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大力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結合,通過拓寬鄉村公路、建設20公里旅游便道等方式,將轄區內5個火山口、9個火山溶洞及8個生態文明村連點成片,盤活了施茶周邊的農業與旅游休閑業,每年參觀人數超30萬人次。
“我們村是古村,有1000多年歷史,房子大多是用火山巖砌的,很有特色??倳泚砹艘院?,村里的游客暴增,鎮里就鼓勵我們大力發展民宿,帶我們到浙江和臺灣去考察。我屬于率先響應那一批,兄弟5人都把家里的閑置房拿出來入股,還和村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動員,現身說法,后來村民陸續加入,現在村里的民宿已經建了3期。”王永仕說。
王永仕表示,家里的石斛、民宿、飯店、務工等收入加起來,現在一年有30~40萬元收入。“但是以前接雨水的水缸還是舍不得扔,拿來釀酒了。”
這些年不僅村民的腰包鼓了,施茶村的村莊也越來越美。漫步村子,只見干凈整潔的村道兩邊,一棟棟小洋樓錯落有致,房前屋后用火山石圍成的院落里三角梅怒放,高大的菠蘿樹上碩果累累,不時傳來陣陣孩童的嬉鬧聲。在施茶村村委會下屬的美富村,調研組發現家家戶戶門前均醒目地張掛著不同的家風家訓標牌,上面分別書寫著:“家庭和睦,遵紀守法;團結鄰里,與人為善”“勤勞樸實,熱心待人;明理處事,誠信為先”,有的還掛著“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的牌子。
施茶村之名是源于“丘濬施茶”的故事。相傳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大學士丘濬回鄉,在石山連接府城與澄邁一帶的官道上,見路人疲憊饑渴,卻無休憩之所,故在此設茶亭,施茶于路人。于是此亭得美名“施茶亭”,此村亦得名“施茶村”。時至今日,村中仍保留著“施茶驛站”,樂善好施的品質一直在這里傳承。
為了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最美施茶鄉風,村兩委通過走訪調查的形式,深入家家戶戶,引導每個家庭樹立家風家訓,并舉辦了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的評選。
走著走著來到一片新整理出來的石頭地,洪尚科指著一株株茁壯的樹苗說:“這是今年剛栽的無核荔枝苗,村里已經跟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準備大力發展無核荔枝,然后荔枝樹下再種石斛,到時發展采摘、旅游,大伙兒的日子肯定會更紅火,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信心十足!”
洪尚科的信心不僅來自于村莊可見的喜人變化,還來自這樣一組數據:施茶村的人均年收入從2017年1.4萬元提高到2021年的3.2萬元。農業農村部公布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施茶村榜上有名。
4、青年返鄉帶來了什么?
夜幕降臨,一天的酷熱散去,施茶村附近的美食一條街上,行人和車輛漸漸多了起來。
“以前這里都沒有什么車的,現在每天晚上都是滿的,一到周末停車位都是一位難求。”原味園飯店的老板呂青松告訴調研組。
1987年出生的呂青松是土生土長的施茶村人,與王呂州是小學同學,2015年選擇回到村里。問起回施茶的原因,呂青松說:“上中學時,很多同學都瞧不起我們石山鎮的,覺得石山又偏又窮,我當時也因自己說一口‘石山話’而有點自卑。大學畢業幾年后,在??陂_了一家測繪公司。正好石山在打造互聯網農業小鎮,我就想著能不能回來做點什么,帶動大家一起發展,讓村子有所改變。”
呂青松回到村里時正好是施茶村發展石斛初期,擔任村干部的他面臨著如何動員村民參與種植這一難題。“當時村委會下面的吳洪村要建石斛產業示范園,有一個‘釘子戶’就是不愿把家里10多畝地拿出來入股,可示范園的規劃又繞不過他家的地。于是我就通過他的親戚、朋友約他出來喝茶,跟他一起談心。”呂青松回憶。
每天變著法約“釘子戶”喝茶,一喝就是一個多月。呂青松笑稱:“我當時一個月工資1420元,跟他喝茶的次數比跟我爸喝茶吃飯的次數都多!”在呂青松的努力下,這位老人終于同意拿地入股,石斛種植示范園順利建起。“現在他每年都有分紅,非常感謝我當年勸他入股,經常打電話說要請我喝茶!反過來了!”
2018年,眼看著到施茶村的游客越來越多,呂青松開辦了“原味園”農家樂,主打本地小黃牛、石山雍羊、石山黑豆、石斛雞湯等本地特色菜,讓游客來到施茶村后能吃上本地正宗的農家飯。開業不到半年,農家樂就經營得有聲有色,生意最紅火的時候要在村里聘上六七名服務員才忙得過來。
返鄉創業后,呂青松2021年成功競選上了施茶村村委會副主任。“只有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為了不辜負村民的信任,呂青松帶領大家把黨課開到了石斛園、民宿、農家樂、田間地頭。他還邀請黨校、大中院校以及社會上的專家,來施茶村開設專題講座,幫助村民打開視野,進行知識更新,從而更好地創業就業。
王呂州也是返鄉大學生之一。大學畢業工作7年后,他辭掉海南英利公司的工作,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還成立了??谡檫x優果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幫助鄉親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能回村跟兩委班子一起參與家鄉建設,幫助村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帶動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非常自豪。你看,我小時候住的那種漏風漏雨的火山石瓦房都看不到了,現在村里的小洋樓、小汽車越來越多,鄉村振興有奔頭!”
如今的施茶村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他們不僅帶回來先進的技術信息和創業資本,還帶回全新的發展理念,為施茶村的發展帶來了一支鄉村振興的“青年軍”。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走上了“新農民”之路,為鄉村建設帶來更多的新活力。近年來,施茶村吸引了30多名大學生返鄉創業,引進的9家企業也帶來了各類技術人才近70名,他們投身鄉村振興“大舞臺”,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5、蝶變的密碼是什么?
不到十年時間,施茶村人均收入差不多翻了10倍,一幅農業強、農村美、村民富的畫卷正徐徐展開。密碼是什么?
一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作為“領頭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施茶村落地生根。施茶村黨委下設8個黨支部,共有102名黨員,通過建立黨員幫扶聯系戶制度,村黨委帶領黨員與村民代表掛鉤聯系,以此了解村民的建議、需求與訴求。與此同時,村黨員干部在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經濟、為民服務辦實事等各方面創優爭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不斷增強。村里要修路,村干部率先把自家剛修好的10多米的圍墻拆了;道路要拓寬,村干部率先把宅基地讓出來了;村里要發展產業,村干部也是率先垂范。在全村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施茶村黨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不斷提升:2020年,施茶村設立??谑惺讉€村級黨委;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授予施茶村黨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走“農業+文化+旅游”的融合創新模式。施茶村以現有資源為依托,發展石斛產業,特別是2018年以來,火山石斛園石斛種植面積從200畝增加到近千畝,解決了本村200多人的就業問題;引進龍頭企業,新建了石斛培育基地和產業園,形成了火山石斛集組培、育苗、種植、深加工、銷售、科研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與此同時,大力開發火山石斛園周邊游、火山古村落騎行采摘游等線路,推出“騎行+采摘”“民宿+美食”“觀光+體驗”等精品旅游體驗項目,整合村民閑置農房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和農家樂,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騎行、爬山、采摘、住宿、吃農家飯、買農產品等,推動了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有效改變了之前單一的火山游、生態游、鄉村游格局,初步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三是發展壯大農村黨員隊伍,吸納年輕有為、文化水平高、帶動致富能力強的人才到黨員隊伍中來。同時,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注重引導本地大學生和返鄉青年回流創業,推動施茶村人才振興,為打造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全市首個村級黨委、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落戶施茶村,掛牌成立省委、市委兩個黨?,F場教學點,創建施茶村全省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引入專業師資力量,打造精品課程,搭建青創中心、火山口眾創咖啡廳等創業平臺,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
?。ㄗ髡撸汗饷魅請笳{研組,調研組成員: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海南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夏鋒,光明日報報記者王曉櫻、陳怡)